【基础概念解析】
坍塌液与溃散溶液同属战场环境类消耗品,需通过实验室合成获取。坍塌液具有持续灼烧效果,每秒造成固定数值伤害,对建筑类单位伤害加成达150%。溃散溶液则生成半径8米的护盾区域,吸收所有物理伤害并反弹20%至攻击者,冷却时间均为120秒。
【合成材料与前置条件】
制作坍塌液需消耗2个裂解核心、3个电磁脉冲弹和1个纳米修复剂。实验室等级需达到B3以上,且当前战场无其他环境类道具生效。溃散溶液则需要3个反物质结晶、2个量子共振环和1个相位稳定器,合成时实验室需保持绝对静默状态。
【实战应用场景】
坍塌液优先用于摧毁敌方补给车与维修无人机,建议在敌方建筑外围30米处投掷。持续作战时每波次投放间隔不超过45秒,可叠加3层灼烧效果。
溃散溶液适合应对突袭型敌人,如夜莺小队或幽影部队。护盾生效瞬间立即开启,配合医疗单位进行换位治疗,推荐与电磁屏障同步使用。
【协同作战技巧】
当遭遇重装单位压制时,先投掷溃散溶液构建护盾,随后在边缘区域布放坍塌液形成灼烧走廊。此组合可同时限制敌方机动与输出,为突击部队争取15-20秒突击窗口。注意坍塌液需避开护盾核心区,否则伤害衰减至基准值的30%。
【常见误区与对策】

误区:将溃散溶液用于正面战场。对策:仅限侧翼防御或援军支援场景,正面遭遇战应优先使用医疗包。
误区:间隔过短投放坍塌液。对策:连续投放超过2次会导致实验室进入冷却保护状态,建议配合时间静止技能使用。
【实验室优化方案】
为提升合成效率,可将实验室特殊装备替换为:①电磁干扰发生器(减少30%合成时间)②量子计算核心(同步处理3个合成任务)③纳米清洁机器人(每日自动清理5次污染)。建议每周五20:00进行批量合成,此时资源刷新率提升15%。
坍塌液与溃散溶液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动态战场控制能力。坍塌液通过持续伤害建立战略优势,溃散溶液则提供不可预测的防御反击机会。二者最佳配合比例为3:1,即每3次溃散防御后进行1次坍塌压制。实验室等级达到C1以上时,建议配置双环境区,实现连续作战能力。
相关问答:
Q1:如何快速获取溃散溶液核心材料?
A1:优先完成「量子共振」主线任务,每日参与「星核裂变」活动可掉落80%所需材料。
Q2:坍塌液在雨天效果是否增强?
A2:雨天场景下伤害提升20%,但需注意实验室防潮等级需达到B级以上。
Q3:护盾与坍塌液同时生效时如何处理?
A3:优先手动开启护盾,坍塌液自动识别护盾边缘进行定向伤害,建议调整投射角度15度。
Q4:实验室污染对合成效率的影响?
A4:每污染1级,合成时间增加8秒,建议每日使用纳米清洁剂进行3次维护。
Q5:如何应对敌方同时投放两种环境道具?
A5:溃散溶液生效后立即开启,坍塌液需延迟15秒投放,利用护盾反弹机制抵消部分伤害。
Q6:实战中如何判断使用时机?
A6:当敌方阵型出现缺口且建筑保护状态消失时,立即投掷溃散溶液,随后在缺口处部署坍塌液。
Q7:实验室特殊装备优先级排序?
A7:量子计算核心>电磁干扰发生器>纳米清洁机器人,建议根据常驻活动调整配置。
Q8:多波次作战中如何管理道具库存?
A8:推荐携带6瓶溃散溶液+4瓶坍塌液的标准配置,根据战场波次动态调整补给频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