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影之诗》作为卡牌策略竞技游戏,卡组上限与构建规则直接影响胜负走向。当前版本设定卡组上限为40张,其中30张为核心卡池,10张为外挂卡牌。合理的卡组构建需兼顾泛用性、节奏控制与核心卡稳定性,避免因超限或核心缺失导致战术失效。
一、卡组上限的硬性限制与突破技巧
《影之诗》采用40卡上限机制,包含30张核心卡(含3张传说卡)和10张外挂卡。核心卡池由30张基础卡+3张传说卡组成,外挂卡需从其他卡池借用。突破上限会导致系统强制扣减卡牌,建议通过删除低频卡牌或替换冷门卡进行优化。例如主玩「暗月」卡组时,优先保留「影之诗」「暗月」等核心橙卡,及时淘汰「灰羽」等低频卡牌。
二、核心卡池的构建原则与优先级
核心卡池需保证3张传说卡+27张基础卡。优先级遵循「橙卡>紫卡>蓝卡>白卡」原则,重点保留每套体系中的功能型橙卡。例如「暗月」体系必须包含「影之诗」「暗月」「暗月领主」三张传说卡,配合「影之诗·暗月」「影之诗·暗月」等紫卡构建核心循环。建议新手优先收集2套完整传说卡组,再通过外挂卡补充泛用性。
三、外挂卡的选择与平衡技巧
外挂卡需兼顾体系兼容性、节奏压制力与资源补充。推荐选择具有强泛用性的功能卡,如「影之诗·灰羽」「影之诗·暗月」等具备过牌能力的卡牌。需注意外挂卡占比不超过25%,避免因核心卡缺失导致战术崩盘。例如「暗月」卡组外挂「影之诗·灰羽」可弥补前期手牌不足,但需配合「影之诗·暗月」控制场面。

四、卡组节奏与资源管理的进阶策略
卡组需遵循「3-4-5-6」节奏控制模型:3回合建立场面,4回合确保资源循环,5回合完成斩杀,6回合应对反制。核心卡牌需保证每回合至少2张功能性卡牌进入手牌。例如「暗月」卡组通过「影之诗·暗月」实现每回合2张手牌补充,配合「影之诗·暗月」的场面压制形成滚雪球效应。
五、版本更迭对卡组构建的影响
版本更新直接影响卡组上限与核心卡池。2023年Q2版本新增「影之诗·暗月」传说卡,导致「暗月」卡组上限从35张提升至40张。建议每季度更新卡组,优先保留版本加强卡牌,及时淘汰过时卡牌。例如「影之诗·灰羽」在2023年Q1版本削弱后,需减少其使用频率至3张以内。
【观点汇总】影之诗卡组上限与构建规则的本质在于平衡竞技性与可玩性。40卡上限要求卡组必须具备高完成度,30张核心卡需保证每回合2张功能性卡牌,外挂卡选择需兼顾泛用性与体系适配。版本更新时优先保留传说卡与机制型紫卡,及时淘汰资源型白卡。建议新手通过「暗月」或「灰羽」体系入门,逐步掌握卡组构建方法论。
【常见问题】
卡组上限40张包含多少传说卡?
答:必须包含3张传说卡,剩余37张为基础卡或外挂卡。
如何快速调整超限卡组?
答:优先删除冷门功能卡(如「灰羽」),保留具有双形态的紫卡(如「影之诗·暗月」)。
核心卡池不足时如何补充?
答:通过「影之诗·暗月」等泛用橙卡过渡,但需确保核心卡循环完整。
资源型白卡是否需要保留?
答:建议保留不超过5张,优先选择具备场面压制的功能型白卡(如「暗月领主」)。
外挂卡选择时如何平衡泛用性?
答:优先选择具有过牌(如「灰羽」)、场面压制(如「暗月领主」)或资源循环(如「影之诗·暗月」)的卡牌。